ENGLISH
简体中文
经济社会概况
厦门食住行
发展概况
发展报告
金砖厦门
展览计划
会议计划
境外展会
重点展会回顾
管理服务协调保障机构
境内展览承办机构
境外展览组织机构
会议主承办机构
教育培训机构
会展场馆
会议型酒店
本市政策法规
地方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
厦门会展动态
亚洲会展动态
会展业研究
《海峡会展》
政策法规
信用承诺
信用公示
信用动态
其它事项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规行约
领导机构
工作机构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协会动态
企业动态
联系方式
廉洁服务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展资讯 》 本地要闻
会展空间,跨岛布局!
2024/2/29 来源: 厦门日报
春节假期结束,石材展组委会负责人赖国香一门心思扑在下月即将举办的第二十四届厦门国际石材展上。“工作人员春节期间都时刻保持在线,随时响应客商需求。”
酒店机票的预订价格,是判断展会是否有人气的“预测指标”。根据往年经验,石材展举办前夕,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附近的酒店价格每天都在上涨。
但参展商程颐说,涨价很正常,展会宣布举办时间后立即预订机票酒店属圈内的“基本操作”,“酒店预订越难,证明展会越旺、成交几率越大。”
数据显示,
去年厦门市举办各类展览152场,总面积约2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2%,恢复到了2019年的94%。今年,将冲刺300万平方米的总面积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风向、新创意熠熠生辉,也为我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承载体:招展引会、培育新展,加速会展与重点产业融合,通过会展精准赋能城市经济。
展会云集 拉满城市热力值
过去一年,老牌展会焕发新机,新兴展会初露锋芒,知名展会纷纷抢滩。
第63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厦门国际石材展等产业展,上下游产业巨头齐聚;第23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国际会展周等品牌活动,全球大咖纵论国际合作;厦门工业博览会、第二十四届亚太电协大会,瞄准新产业新赛道……
会展业好戏连台,串珠成链,带来人流如织、商流如潮,让厦门“热力值”拉满,为我市文旅发展及各重点产业激发出乘数效应。
数据显示,2023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吸引到场观众超过1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第二十三届投洽会吸引了来自106个国家和地区近8万名境内外客商参会……2023年,我市共举办4383场会议,带来81万参会人流量,同比增长155.3%。
一个直观体现是,展会期间,我市酒店特别是会展中心周边的酒店入住率大幅提高。
携程、美团等平台数据显示,第二十三届投洽会、2023秋季佛事展及茶博会、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行业大展、高规格活动期间,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的会展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天元酒店等星级酒店订单量显著上涨,其中商务客群占一半以上。
“展馆周边的酒店入住率与展会的举办直接相关,可以说展会决定酒店的淡旺季。”厦门天元酒店传讯经理李女士告诉记者。
会展业强势复苏,大展不断、新展接连落户,让城市充满活力与人气。在市商务局副局长、市会展局局长喻皓看来,这些因展会活动远道而来的人流,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流,产生大量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消费需求,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会展业的产业带动作用,推高了我市的消费“能级”。根据测算,2023年152场展览、4383场会议,产生约 287 亿元经济效益,同比去年增长 85.4%。
跨岛布局 会展空间“三足鼎立”
去年7月,会展中心五期项目——厦门国际会展中心D馆竣工投用。至此,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总展览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规模功能更加完善,与会展中心ABC馆、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海峡大剧院共同构成了岛内独一无二的会展、文娱场地核心区。
位于翔安的厦门国际博览中心(以下简称“厦门国博中心”)也于去年下半年投入使用,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15.92万平方米,其中可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厦门国际博览中心,再加上佰翔会展中心,全市展览面积跃升至50万平方米,办展办会能级大幅提升
。”市会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市会展业由此拉开跨岛布局的大幕——思明区环岛路、翔安区凤翔新城、湖里区五缘湾三大会展集聚区“三足鼎立”,形成了岛内外均衡发展的会展产业生态圈。
去年11月13日,我市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展会——第63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以下简称“药机展”),这也是厦门国博中心启用不久后迎来的首个满馆使用的专业大展。从规模上看,厦门国博中心展览面积排名全国前列。“本届药机展将充分测试国博中心的运营能力,以及厦门对大型专业展的承接能力。”厦门国贸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国跃表示。
“这里是药机展的理想舞台。”药机展主办方、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展览部主任王高乐说,厦门国博中心启用后,展会团队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评估,无论是室内展出空间,还是展厅的无柱结构设计,都十分适合展出大型机械设备。
尽管当时厦门国博中心还有会议中心部分尚未投入运营,但对于举办规模创纪录的药机展,厦门国贸场馆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琦还是充满信心,“厦门国博中心采用‘数智化’建设,实现对展会运营和场馆整体运行的数据全融合、状态全可视。”苏琦说。
在庞大的物流挑战面前,智慧化系统游刃有余。药机展前夕,两千多辆大货车有序穿梭于场馆内外,高效布展。智慧化的场馆赋能管理和服务,为场馆经营、降本增效、拉动会展产业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厦门国博中心的开馆,标志着厦门市会展业迈上一个新台阶,进入全国会展强市的行列。”国际展览业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陈先进表示,这将为厦门市乃至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中国会展业增添一份中坚力量。
因应会展业对商业需求的快速增长,厦门国博中心按下商业配套建设的“加速键”。两个月前,厦门南洋威斯汀酒店、厦门南洋万怡酒店及厦门南洋雅乐轩酒店成功签约落地,将在厦门国博中心打造重量级会展酒店群。可以预见,高等级的场馆及配套,将为更多国际性大型会展项目的引入奠定坚实基础。
产展融合 靠专业打动参展商
去年5月,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体博会”)在厦举办,一个是专业的行业国际性盛会,一个是产业蓬勃发展的体育之城,体博会与厦门实现了“双向奔赴”。
展会吸引了来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1565家优质企业参展,到场观众数量超过10万人次,众多参展商和采购商透过展会切身感受到厦门会展的魅力。
体博会如何与厦门结缘?“选择厦门,主要是看中这里的办展环境和地理位置优势。厦门在推动产业资源与展会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性也很吸引我们。”主办方、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说。
罗杰口中的“展会+产业”,正是我市招展的“看家本领”:一方面,通过携手产业部门更精准链接相关行业的大会、专家和客商资源;另一方面,产业部门专业的指导和服务,进一步提升展会品质和品牌效应,推动产业和展会的双向高质量发展。
每一场专业展,都会吸引上下游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政府部门集聚。“办好一个展,带活一条链”,会展业积蓄已久的力量,为厦门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赋能。
已持续办了23届的厦门国际石材展,从展览面积不超4000平方米到如今17万平方米,从地方性产业发展到全球最大石材展、覆盖全产业链,为几乎零基础的厦门石材产业打开了一扇国际化的窗口,也深挖出福建石材产业这座“富矿”。
我市作为中国太阳眼镜生产基地,已形成涵盖太阳镜、光学镜架、镜片等全产业链品牌群。2020年厦门国际眼镜展应势而生,短短几年吸引超800个海内外品牌,集聚眼镜全产业链上下游,成为我市专业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大型会展活动和举办城市的选择是一个双向机制,首先是城市及当地产业集群对于展会的需要,其次是落地城市能满足展会发展的需要。”喻皓表示,这种双向奔赴,将使产业赋能会展,让会展扎根产业,为城市的产业服务,持续焕发生命力。在他看来,展会正成为撬动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支点,服务城市实体经济和相关产业升级发展。
纵观国际知名展会,大到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大型机械设备,小到杜塞尔多夫阀门世界博览会的阀门,很多相关专业展会以其专业化和国际化成为全球产业的风向标。而在厦门,专业展会正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绝佳路演平台和“新品首发地”。药机展上,乌曼、菲特、奥星等国际品牌纷纷进行新品首发,一时间,厦门国博中心成为众多跨国企业和国外品牌将创新成果引入亚洲、落地中国的首秀场。
产展结合,前景可期。厦门优势产业与会展业之间,已形成良性带动和互促互融效应。多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实施“产业+会展”战略,从会展产业转型产业会展,为厦门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引资引智 释放磁力引项目聚商机
展会活动不仅汇信息、聚人气,也聚项目、积能量。
去年4月举办的厦门国际会展周,30多场活动轮番登场,超1000名客商齐聚厦门,700多个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海峡两岸的会展项目信息集中发布。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副总张梅拎着一盒名片穿梭在会议项目对接洽谈会现场,此行她定下了与厦门合作的决心。
“第一看产业,第二看政府的支持力度,第三看我们办展的资源调配,第四看当地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四个因素考察下来,再通过厦门国际会展周的深度了解,合作时机恰逢其时。”张梅说。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是全球十大展览的汉诺威展览和米兰展览在华投资的展览公司,已在中国深耕30余年。
“我们计划与上海汉诺威米兰一起在厦门落地‘Zcon极潮嘉年华’活动,潮流、音乐和科技创新是其三个核心要素,对标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举办的‘科技+音乐+电影’跨界盛典-西南偏南音乐节(South by SouthWest)。”会展周期间,上海魔方几何会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村彦对记者表示。
仅隔8个月,这一计划在厦完美落地。当年12月15日至17日,沉浸式体验消费场景——首届ZCON极潮嘉年华聚焦Z世代年轻客群,以6万平方米的规模在国博中心呈现一场潮流时尚、文化娱乐、休闲生活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超级嘉年华。
“Zcon极潮嘉年华将为厦门文旅创新升级和城市新消费集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明表示,他们将支持主办方,持续为厦门在加强多业态融合发展、吸引外部投资、推动技术和人才流动等方面打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每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吸引大量全球各地投资者和企业奔赴厦门参会。2023年,总投资额4845.7亿元的合作项目在投洽会上达成,也为我市带来大量的投资和合作机会。除了促进经济发展,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厦门正通过一个个展会积蓄能量,借助会展活动带来的技术交流、产业发展、文化交流和城市形象提升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创未来。(记者 吴君宁)
<记者手记> 双向奔赴 奔向双赢
观察厦门的经济活力,会展业能给出最为生动直观的画面:各种展会轮番登场,短短数日的展期,吸引数万展客商和观众涌入……这背后是行业活跃度与经济聚集效应的最佳反映。
采访中出现一个有意思的数字:2023年我市办展总面积恢复到了2019年的94%。即便是国内一线会展城市,也很难达到这样的程度。而这与完善的设施、专业的服务和不断提升的承接能力密切相关。
全市上下对招展引会、办大展办好展形成了步调一致的共同行动:国际一流的展会场馆设施,培育会展经济及产展融合的良好生态,助会展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更具吸引力的,还有我市深厚的产业沃土。
眼下我市正在发力“4+4+6”现代化产业发展,由此也推动了相关专业展的蓬勃兴起。会展业加速与生物医药、计算机与通信、集成电路、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融合,我市引入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材料大会、肿瘤大会等业内品牌会议,依托本市及周边城市优势产业,培育了石材展、茶博会、工博会等一批专业展会。
办好一个展,带活一条链,提升一座城。
厦门的经济活力带动了会展业“狂飙”,会展业的兴盛也将带动我市第三产业消费链的集聚发展,有效促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在此高度聚合。双向奔赴、奔向双赢,展会之“热”,折射出经济的蓬勃朝气。
2023年,厦门市举办各类展览152场,总面积约2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2%。
举办会议4383场,带来81万参会人流量,同比增长155.3%。
指导单位:厦门市会议展览局 主承办单位: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联系电话: 86-592-5959074、2213713 电子信箱:xmcea3@163.com
技术支持:厦门市经贸信息中心
闽ICP备09014698号-1